一、员工没有签合同,说不干就走了怎么办
如果员工没有签合同就说不干了就走,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工资结算方面
1. 员工虽然未签合同且突然离职,但实际工作期间的工资应当按照其工作成果、考勤等正常结算。因为事实劳动关系已经存在,员工付出了劳动就有权获得相应报酬。
2. 若员工对工资有异议,应依据公司的薪资制度、考勤记录等进行核算并沟通解决。
(二)离职手续方面
1. 尝试与员工沟通,要求其回来办理离职交接手续。尽管未签合同,但员工离职交接工作资料、物品等是应尽的义务。
2. 如果员工拒绝回来办理,应书面通知员工,告知其不办理离职交接的不利后果,如可能影响其后续就业背景调查、暂扣部分工资(但暂扣工资不能违反相关工资支付规定)等。
(三)未签合同的法律风险
1. 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合同存在违法风险,劳动行政部门可能责令改正,并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所以应尽快完善劳动合同签订流程,避免更多法律风险。
二、员工没有签订合同公司怎么赔偿
若员工与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公司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具体情况如下:
(一)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的双倍工资最多支付11个月。例如,员工入职2个月未签合同,公司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赔偿。
(二)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还应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三)若因未签合同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如涉及工资、福利待遇等争议,公司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具体赔偿数额根据实际损失确定。公司应规范用工管理,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三、员工没有检查过期物品所导致罚款
扣发工资行为无疑属于违法范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必须准时且足额地向员工发放薪资。
然而,也存在着例外情况,即若劳动者自身原因导致了用人单位重大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要求该劳动者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关于经济损失的赔偿金额,则可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中予以扣除。
面对此类情况,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当事人完全有权利提起劳动仲裁请求,请求劳动仲裁机构追究用人单位的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员工没有签合同,说不干就走了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