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站长

入职3个月没有签合同怎么赔偿-法律知识|

一、入职3个月没有签合同怎么赔偿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于入职3个月没签合同的情况,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赔偿。计算方式为,从入职第二个月起,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即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劳动者可获得双倍工资赔偿,也就是额外再获得两个月工资的赔偿金额。

劳动者要获取该赔偿,首先应收集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之后,可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赔偿。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支付赔偿;也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劳动者能有效维护自身应得的赔偿权益。

二、上市公司入职流程审批一般得需要多久

上市公司入职流程审批时间并无固定标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从公司自身层面看,若内部组织架构清晰、审批流程简洁高效,且相关负责人能及时处理,审批时间可能较短,通常一周左右即可完成。但如果公司规模庞大、层级众多,各部门协调环节复杂,审批流程繁琐,那么时间可能拉长至两到三周甚至更久。

从岗位角度而言,普通岗位由于涉及审批环节和人员相对较少,审批可能较快;而关键核心岗位,可能需经过多轮严格审核,包括高层领导审批、背景调查等,审批流程会耗时较长,可能需要数周时间。

此外,公司业务繁忙时期,相关人员精力分散,审批效率可能降低,时间会相应延长;若恰逢公司处于特殊时期,如重大项目推进、组织架构调整等,入职审批也可能会被延迟。

三、先培训后入职属于欺诈吗

先培训后入职本身并不必然属于欺诈。判断是否构成欺诈,关键在于培训及入职环节中是否存在故意隐瞒重要事实、虚假陈述等行为。

若用人单位在培训前明确告知求职者培训的性质、内容、时长、费用等关键信息,且培训目的是为了让求职者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培训结束后也按照约定安排入职,这种情况下属于正常的招聘流程,不构成欺诈。

然而,如果用人单位以培训为幌子,收取高额培训费用,却没有实质性的培训内容,或者承诺培训后入职但根本不履行,或者故意夸大工作待遇、发展前景等进行虚假宣传,诱使求职者参加培训,则可能构成欺诈。

求职者遭遇此类情况,若怀疑存在欺诈,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培训协议、宣传资料、沟通记录等,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入职3个月没有签合同怎么赔偿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